齐桓公有能力成为五霸之首,为何没办法统一?

  大家好,这里是趣历史小编,今天给大家说说齐桓公的故事,欢迎关注哦。

  近年来,除了以清朝作为时代背景的影视剧比较火热外,描绘春秋战国的电影也是有不少。一提到那个时期,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诸侯割据和群雄并起,而且好多人第一想到的国家也都会是齐国。齐国作为“公认”的第一强国,而且又是地处中原,物产丰盈,人口充足,为何却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呢?

  从综合实力来看的话,齐国的实力确实是在秦国之上,那么为什么偏居一隅的秦国的却能统一中原,而兴盛的齐国最后却落得了被灭国的惨烈下场。

image.png

  正所谓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不管是春秋或者是战国,周王室日益衰微,诸侯之间互相讨伐,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虽然历史的趋势是要归于统一的,但是当时的各诸侯国人民的脑海中,对君权的思想还是尊敬的,哪怕已经是“礼崩乐坏”的局面。

  虽然诸侯自立为王,而且也可以说得上是独立于周朝之外,但是“君权神授”的思想,还是深深的烙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。

  所以,就算是已经摆脱周王朝的“枷锁”,可是诸侯国表面上还是要说着忠君和爱国,没有人愿意第一个站出来说要完成统一,推翻周王朝。齐桓公在位时期,齐国的国力极为强盛,也是诸侯之间公认的第一霸主,但是统一二字,却从未出现在齐桓公的计划之中。

  齐桓公只想做众人敬仰的“霸主”,而非是整个天下唯一的“主人”。这就好比是武侠类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高频词汇“武林盟主”那样,虽然其对天下武林有一定的管制作用,众人也要卖他个面子,但是关于别人家的事情,还是要人家自己处理,比如说土地或官爵的封赏。

  一国之君都没有这种野心,这便是齐国未能代替秦国率先完成统一的原因之一。

image.png

  “统一”,这可是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,齐国地处中原,土地又适合耕种,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来说,齐国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。所以说,齐国的经济实力应该是不需太担心的,那么就剩下一个军事实力了。说来大家可能不信,但是齐国的军事实力确实有限。

  有些人可能会说《孙子兵法》和《孙膑兵法》都是出自齐国,可是有两本兵书并不意味着军事实力强大,所以还要透过表面,细究其本质才行。

  战国后期,荀子就曾经初防过齐国,相对来说的话,作为一个外人,荀子还算是对齐国的了解程度比较深的,而荀子对齐国军队的评价就是“战力低下”。包括史学家司马迁也曾在《史记》中做出过这样的评价“怯于众斗,勇于持刺”,这也说明齐国士兵的个人战斗力是不差的,可整体作战的协同能力,就差得多了。

 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,而齐军对个人能力的盲目追求,也导致了对整体作战能力的忽略。个人能力虽然重要,但是放到战场之上,也只是一瞬间就会被敌军士兵包围。

  尤其是战国时期一般都是以步兵为主的作战方队,如果对手整体实力不弱,齐军就很难办了,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,齐国的对外作战案列,也是胜少负多。

  至于前文提到的两本兵法,其更多意义也只是为了弥补军队相对较差的战斗力。可是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纵然效果不错,可是既然打仗就意味着流血,光凭这套说法,又怎能统一六国。

  这也就在较大程度之上验证了,为何齐桓公能成为诸侯之霸,却在领土扩张方面的建树又比较差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有用 (81)

评论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