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毛丽娜编辑|李春晖 喊了好几年“狼来了”,这次“狼”真的来了。 2月22日《新闻联播》报道,2021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,为实现共识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韩国放送公社(KBS)22日以视频方式签署合作协议。双方决定,本着平等互利和友好协商的原则,建立合作机制,开展在节目内容、媒体技术、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全面合作,推动两国人文交流,增进友谊与互信,推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。该合作协议的签署无疑是一种定调行为,意味着只闻其声不见其文的“限韩令”或全面松动。与中国市场阔别已久的韩剧、韩影或将卷土重来;韩国艺人来华政策也可能因此放松,从此告别跨国追星的日子;此前积压的一批中韩合拍剧,则有望重见天日;缺席好几年的中韩歌会,又要唱起来跳起来了。 韩流有望杀回中国市场,但当年韩流入华无人能挡的势头还会重演吗?中韩合作≠彻底放开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,且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上台后,与中国关系一向不错,两国在文化领域再度合作也是情理之中,可不少网友却另有看法。 “东洋风”最近引发两国网友激烈骂战,“限韩令”有望解除的消息还没让韩流粉丝喜大普奔,不少人就开始忧心忡忡,生怕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,便会无穷后患,为“偷国”窃取文化大开方便之门。 但通过从业者对政策的解读来看,央视与KBS之间的合作与过去的韩流入华有着本质区别。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表示,以前韩国与中国之间单向合作较多,韩国只是把中国作为单向输出的市场,对中国文化没有对等接受。未来的中韩文化交流,则更注重于双方的对等交流:“不会再基于以前的那种单向的互动性差的合作了,而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互动性强的合作。” 换言之,不仅韩剧韩影有望再度通过正规渠道入华,我朝影视剧、明星也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韩国市场。 另有从业者表示,央视与KBS的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复苏信号,但中韩两国的未来合作可能更多体现在内容合作、版权引进等方面,至于艺人合作,从目前释出的信息来看,还存在不确定性。 不过既然是加强内容层面的合作,说不定2015年中韩合拍成综艺市场主流的局面将再度上演。韩国团队相对性价比较高,且多有创新之举,有了竞争压力没准也能倒逼内娱团队自我突破,做出更多优质节目。2015年中韩合拍综艺一览 虽然艺人合作还有不确定性,但对韩籍艺人的出镜限制可能会放开。内娱各家娱乐公司的韩籍练习生们,或将登上选秀综艺。 2020年,SM公司掌门人李秀满曾放出消息,称将与中国团队一起筹备全球性选秀节目。在韩式审美的主导下,说不定能拯救一下遭到广大群众诘问的“秀人无帅哥”怪象。 从文化出海传播的角度看,央视与KBS之间的合作也是利大于弊。 “南韩偷术”之所以屡试屡灵,除了硬糖君曾分析过的,韩国人善于对他国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以外,也与我们自己对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,宣传方式不够灵活有关。中韩重建交流渠道,既能观摩学习韩国模式,也是个借势宣传中国文化的好时机。 值得注意的是,中韩政策的改变,将如何处理Netflix的问题。这几年不少大热韩剧或出自奈飞手笔(《王国》),或有奈飞的影子(《梨泰院Class》),中韩加强版权引进,奈飞剧多了一重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。从相关新闻的评论来看,群众最关心除了会被偷文化,就是靠着“限韩令”保护而蓬勃发展的内娱偶像市场,是否会因韩流再度入侵而遭遇冲击。 但说实话,韩流缺席内娱市场长达5年之久,时代早就变了。 狼来了,肉没了 以BTS、Blackpink等新生代韩团为代表的韩国爱豆们,这几年攻美掠欧战果累累,也成功将“KPOP”概念输送给欧美青少年群体。但不能否认的是,从2016年在华活动受限后,韩流在华影响力正在逐年下滑。 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在1月14日发布《2020年地球村韩流现状》,通过98个国家驻外公馆对当地韩流同好会的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结论:仅2020年一年韩国在华粉丝人数便减少了约1000万左右。因中国市场粉丝的流失,韩流在亚洲的影响呈萎缩趋势。 在华韩流粉丝人数骤减,有多方面原因。 当年韩流入华势不可挡,与内娱偶像产业尚在萌芽阶段有关。彼时刀群舞、舞台效果对于内娱粉丝是个新鲜事物,难免被韩团吸引。随着韩流在华活动受限,使得内娱偶像产业有机会迅速发展。 从2018年民选偶像元年至今,多档节目的共同催化下,市场诞生了大批“国产爱豆”。与隔海相望的偶吧们相比,内娱爱豆或许在业务能力上稍有欠缺,但没了语言和地域的隔阂,对于粉丝而言追星的便利性要更强。 韩国爱豆离开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白期,也给了泰娱乘势入华的机会。虽然泰剧剧情夸张,动不动就无能狂吼、互扇耳光,却靠着“狗血”在天朝人民心中博得一席之地。泰国腐剧更是在华圈饭利器,不少泰国新星在中国走红都是乘了腐剧的东风。 与多数韩国娱乐公司对爱豆的严格管理不同,追泰星能够享受到的粉丝福利更多。某些小糊星甚至明码标价,只要出钱够多,吃饭、牵手、共游都不是问题,也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中国韩流粉丝。 不容忽视的,还有中韩两国愈加对立的民间情绪。从“服饰之争”“泡菜起源”到“东洋风”,再到“韩国春晚”,短短几个月时间中韩两国网友已经出现数次大规模论战,甚至牵扯到两国明星下场狂刷话题。 每次论战虽然从未争出个对错高低,但彼此的抵触情绪肯定是更上层楼。此番央视宣布与KBS合作的微博评论区中,民间情绪几乎是一面倒地表示“限韩令不要解禁,想追韩星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”。 当然,Blackpink等新生代团体,在无法直接来华发展的情况下,通过“时尚表现力+热搜刷屏”模式,曲线入华成功,成为目前内娱市场中认知度最广的韩国女团。但必须承认的是,认知度广不意味着转化率高。 从与Blackpink相关的讨论不难发现,大部分路人对该团的认知只是作为一种穿搭参考而存在,断不会因此入坑、氪金打榜。粉墨的核心粉丝数量,并未因热搜与时尚表现而大规模扩张。反倒是有不少群众表示,粉墨热搜太多,自己已经逆反了。 今年1月,李秀满老师振臂高呼,希望中国市场放开,给予韩流交流发展的机会。没了中国市场,SM影响力一路下跌,秀满叔大为焦虑。但在如此强烈的情绪对立下,即使内娱市场毫无阻碍地放开,韩流恐怕也难复制十数年前的辉煌战绩。 合拍积压剧,播出有望? 对韩流限制放开,大量中韩合拍剧有望逐步上架播出。当年韩国艺人在华活动受限,导致一大批中韩合拍剧就此尘封,不少与韩国方面合作频频的影视公司也吃了大亏。 2016年刚有“限韩”苗头时,便有人统计过,彼时市场上受到相关政策影响的合拍剧约有50余部之多,涉及40多位韩星。嗅到风向转变的影视公司,也纷纷采取应对手段尽量降低损失。 张翰主演的《传奇大亨》,女主角是韩国演员具惠善,但因政策变化,该剧最终采用AI换脸补拍的方式,抹去韩国女主角的痕迹后在2017年播出。与《传奇大亨》命运相同的,还有《胜算》《好妻子》《修仙记》等剧集,通过后期方式进行补救。 但这类换脸剧播出后市场反馈普遍不佳,尤其是《传奇大亨》强换女主脸的做法,更被群众抨击为“抠图剧”。这也导致张翰另外三部中韩合拍剧《锦衣夜行》《夏梦狂诗曲》及《华丽上班族》,一直被束之高阁。更多的影视公司,则采取“按兵不动”策略,等待着政策松动剧集重见天日的时刻。这其中包括吴世勋的《亲爱的阿基米德》、李钟硕的《翡翠恋人》以及郑秀晶的《毕业季》等。这类剧集多以都市爱情、校园爱情题材为主,本来就有点“粉丝特供”的意思,与其换脸播出,还不如等待政策解禁。 不过积压了四五年的老剧,就像是过了最佳赏味期的食物一样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即使能够顺利播出,就算是粉丝特供又有多少粉丝还能买单呢? 当年花大价钱购买韩剧播出版权的视频网站,也因“限韩令”蒙受不小损失。李英爱主演的《师任堂》、全智贤主演的《蓝色大海的传说》,据说版权价格不菲,但前者压根没机会上架,后者则在播出两集后临时下架。这回虽然播出有望,但想必对剧集有兴趣的观众老爷们早已通过其他渠道观看。随着限韩松动,那些韩国公司的中国合伙人们大概也终于能长舒一口气。韩国团队性价比高,早年政策未收紧前,圈内搞影视的公司鲜有不和思密达扯上关系的。 2014年,华策耗资3.23亿元成为《太阳的后裔》制作公司N.E.W的第二大股东,又在2016年3月与韩国CJ E&M正式签订战略协议,对外宣布2016年双方在全网剧制作领域打造高成本高回报的精品大制作。华谊兄弟则入股以艺人经纪事务见长的SIM,并收购推出《星你》的HB娱乐公司;阿里和SM之间一直眉来眼去,不仅在2016年宣布与SM结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,又掏出近2亿元拿下SM约4%的股份;苏宁环球也分别以3100万美元和2900万美元投资过韩国Redrover公司和FNC公司。 当然最为限韩松动叫好的,恐怕还是与中国市场关系密切的韩国公司。2016年11月21日,因中韩政策变动,四大韩国娱乐公司在当日蒸发市值约55亿韩元。尤其以中国市场勾连较深的SM与CJ损失最为惨重,分别蒸发14亿与34亿韩元。 有了央视释放的信号,韩流解禁已成定局。与其敲键盘公车上书“请央妈三思”,倒不如想想怎么借势韩流在全球的发展势头为我所用。好歹大家也是东亚文化圈,人类命运共同体嘛。 说句可能被打的话,为什么两个人会针尖对麦芒、见面就想掐?除了观点过于相左,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大家太像了。